杨光华:只有改革开放,才能发展武汉

观点网

2023-05-13 14:53

  • 武汉,正在加快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,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武汉篇章。

    杨光华 1992年1月18日,武昌火车站。

   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抵达武昌站,开启考察南方的第一站。

    在火车站的商亭里,这位老人说: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;“能快就不要慢”;“不坚持社会主义,不改革开放,不发展经济,不改善人民生活,只能是死路一条。”

    2003年3月,全国“两会”期间。

    时任武汉市市长李宪生,当着中央领导的面,高声连问三次:

    武汉在哪里?武汉在哪里?武汉在哪里?

    2020年12月,《湖北日报》发问。

    创新中国的版图上,武汉在哪里?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武汉的差距在哪里?方向在哪里?

    改革开放之前,武汉经济总量一度仅次于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。

    货到汉口活、汉正街、洋厂长、鄂武商、中国光谷…一系列“敢为人先”的大手笔,创下多个“全国第一”。武汉经验、武汉模式在全国复制和推广。

    2023年5月,武汉干部组团南下学习,学改革、学开放、学创新。

    这将掀起武汉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。

    01

    武汉,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本城市。

    过去45年,武汉经历了5轮改革开放浪潮。

    武汉,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、从老工业基地向先进制造业基地升级、从科教重镇向创新型城市跃升,走出了内陆特大中心城市创新发展、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,为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探索实践,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武汉篇章。

    今年,是武汉第6轮改革开放浪潮的开始。

    武汉,正在加快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,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武汉篇章。

    5月5日,武汉提出,“全力以赴稳增长,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”。

    5月7日—10日,武汉干部组团前往大湾区学习考察。这是武汉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。

    此次在大湾区,招商签约103个项目,签约金额超过2800亿元。最近7年,大湾区在武汉投资300多个项目。

    4天时间的南下学习,武汉干部学改革、学开放、学创新。

   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,武汉如何更好融入全国发展大局,如何成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“前队”?

    这是武汉干部们的一道考题。

    同时,武汉发出邀请,希望大湾区企业积极投资武汉、深耕武汉,共享发展机遇,共创美好未来。

    02

    回顾过往,武汉经历了五轮改革开放浪潮:

    1978年至1983年,是武汉改革开放的启动阶段。

    1978年,武汉生产总值39.91亿元,常住人口555.10万人。

    1979年11月,汉正街在全国率先恢复城市私营商品交易市场,成为国内流通领域在批发环节的破冰之举。

    1983年5月,时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、武汉大学教授李崇淮,依据武汉的独特优势,提出流通、交通“两通”突破的战略构想,建议武汉内联华中,外通海洋,朝着多功能经济中心的目标迈进。

    一时间,武汉形成了“万商云集、千帆竞发、百货竞流、百业争雄”的繁荣盛景。

    1984年至1991年,武汉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。

    武汉坚持改革兴市、科教立市,探索深化一系列改革举措,率先实施国家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,实施“两通起飞”战略,推进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等。

    1984年11月1日,我国国有企业第一位“洋厂长”在武汉柴油机厂走马上任。1991年,国务院批复武汉设立东湖新技术开发区。

    1992年至2000年,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阶段。

    1992年1月18日,武汉作为南巡第一站,由此历史性地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思想发源地之一。1992年11月20日,中国商业第一股——“鄂武商”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。

    2001年至2012年,是武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阶段。

    2001年,国家科技部、发改委批准建设“武汉·中国光谷”。

    2012年至2022年,是武汉改革开放步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。

    作为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示范区,武汉相继承担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、首批“中国制造2025”试点示范城市、科技金融创新改革试点城市等诸多改革试验使命和国家战略。

    03

    武汉,是一座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,被称为英雄之城。

    今年一季度,武汉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5.65万人,同比增长7.4%,武汉“近悦远来”的良好人才生态迸发出强大吸引力。

    一季度,武汉的武商、中百、三特索道、良品铺子等76家境内上市企业中,约七成一季度营收实现同比正增长。

    一季度,武汉GDP约4318亿元,全国排名第九名,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四,超过南京,仅次于广州、成都和杭州。

    五一小长假,武汉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。黄鹤楼、东湖等,成为外地游客打卡目的地。

    4月30日—5月7日,塔子湖体育中心、武汉体育中心、汉口文体中心、新华路体育场,四大足球“主场”里精彩轮番上演,武汉叫响足球之城。

    5月10日,媒体报道,长江上近200座桥梁80%由武汉造,世界排名前十的大跨度桥梁中50%以上由武汉造,“桥梁建设之都”已成为武汉向世界展示的一张耀眼名片。

    5月11日,光谷“光子号”空轨发车。这是全国首个开通运营的城市空轨,并且车辆启动、停车、开关门等全过程自动控制,无需人工操作。

    同一天,中南地区(武汉)空中交通管制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工。该项目是服务国家重大专项改革的标志性基础设施,是全国第9个区域管制中心。

    在武汉,北斗大厦、碳汇大厦、中国种都大厦等楼宇,集聚了一大批高新企业和专家团队,正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。

    这些都是武汉越来越好、越来越美的实力证明。

    04

    创新创业,是武汉这座城市的灵魂。

    在区位交通、科教人才、产业基础等方面,武汉具备独特优势。

    武汉战略地位突出、科教人才资源丰富、营商环境优良,投资武汉就是抢占先机、布局未来。

    2023年武汉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到,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大力提振市场信心,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…”

    “坚持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互促共进...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。”

    “2023年,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.5%以上,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,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。”

    2023年,武汉将加快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改造升级,实施技改项目550个,建成5G全连接工厂20家、智能化标杆工厂10家、智能化示范项目20个、数字化生产线100条。

    2023年,武汉实施“项目投资攻坚年”行动,全年共有1154个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,总投资4.5万亿元,年度投资4600亿元以上。

    2023年,武汉双年展、世界大健康博览会、全国数字经济大会、中国(武汉)文化旅游博览会、中国软件创新发展大会、全球光纤光缆大会等一批重要展会在汉举办。

    4月25日,武汉新城已全面启动建设。规划到2035年,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00—220万人。

    4月28日,《人民日报》的头版+整版,关注光谷的创新,“这束光,在创新中持续闪亮”。

    4月29日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,讲述车谷的转型之路。车谷30多年,实现了从“一辆车”“一个企业”到“一个产业集群”的“三级跳”。

    [后记]

    只有改革开放,才能发展武汉。

    大武汉就是大市场。武汉,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    只有改革开放,才能建设武汉。

    武汉,向先进城市学习,积极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。

    首要任务是,稳工业、扩投资、促消费。在此基础上,建设全国科创中心与现代化产业体系,建设武汉新城、长江新区。

    同时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支持民营经济发展;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提高公共服务水平。

    这一系列举措,与我们每个生活在武汉的人息息相关,关系到就业、创业、创新、收入与日常生活。

    在武汉,当新一轮改革浪潮袭来时,谁能抓住机遇,谁能脱颖而出?

    文|杨光华(城市写字人)观点新媒体专栏作者

    撰文:杨光华    

    审校:劳蓉蓉



    相关话题讨论



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

    房地产

    宏观